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4903阅读
  • 10回复

[转载]黄色歌曲还是经典之作?

级别: 少将
发帖
3546
铜币
153
威望
0
贡献值
996
银元
465
金币
1

近日,人大代表、歌唱家谭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乐坛关注度最高的歌曲排行榜统计中,2011年20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一首都没有,而多是一些无病呻吟、苍白空洞的爱情歌曲过多。其实这种低俗音乐应该管的论调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那么如今流行音乐真的这么十恶不赦吗?
据说邓丽君是谭晶老师的偶像,是她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其实邓丽君在大陆当红的八十年代,一直都被作为“靡靡之音”、“黄色歌曲”的代表,是一个来资本主义社会台湾的花花舞女的声音。她的歌只能通过敌对势力的电台收听。
当时最早传进大陆并流行开来的邓丽君歌曲是《何日君再来》。然而这样一首在今天看来中规中矩的情歌,被当时的《人民音乐》杂志分析为“这不是一首爱情歌曲,而是一首调情歌曲,不是艺术歌曲而是商业歌曲,是有钱的舞客和卖笑的舞女的关系……但《何日君再来》不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而是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后定性为“三十年代的黄色歌曲”。八十年代春节联欢晚会的导演组也多次运作邀请她参加,但都没有成行。直到八十年代底,邓丽君才得以正式合法进入大陆。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歌曲《乡恋》。这首歌是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是李谷一演唱的。由李谷一在演唱时,学习邓丽君使用了轻声、气声唱法,被一些人认为不妥。1980年2月25日,《北京音乐报》头版刊登文章(点击观看文章影视作品《黑狐》、《白蛇传说》)《不成功的尝试》,批评“《乡恋》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甚至《乡恋》一度成为“禁歌”,李谷一也成了黄色歌女。
直到1983年。由于当年的春晚第一次开通电话点歌,观众纷纷打来电话要求李谷一演唱《乡恋》。据当时的春晚导演黄一鹤回忆,点《乡恋》的点歌单足足装了五盘。当时在现场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最终才拍板上节目,一首“靡靡之音”这才解禁。
与李谷一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苏小明也曾被批为“靡靡之音”、“低俗”。1980年秋,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一举成名,然而很快批判接踵而至。《人民音乐》说它“格调不高”,并认为宣传军队的歌曲应以反映部队生活为主,内容方面是要革命的、健康向上的。《军港之夜》格调不高,当兵就是要提高警惕,怎么能让战士睡觉呢?而《军港之夜》曲作者刘诗昭还记得当时老一代音乐家反对之声尤其大,甚至有人说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过去在旧上海、三十年代的旧上海迎接外国水手的妓女。而如今,所有这些争论早就散去,当年的低俗歌曲如今成为了海军的代表曲目,大连甚至建起了《军港之夜》主题公园。
说起对歌曲积极向上意义要求最严格的时代,那肯定是文革时期莫属。当时所有的文艺工作都要服务于政治宣传,中外经典作品纷纷被挂上“封资修”的帽子,如《二泉映月》被说成是“黄色爵士音乐低沉悲戚的节奏,倾吐着一个没落阶级垂死前的哀怨和呻吟。”,瞎子阿炳被批成“一个从精神上屠杀劳动人民的职业道士。”。
而所有的爱情歌曲,则统统被扣上了“黄色歌曲”、“靡靡之音”的大帽子,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被批为“宣扬资产阶级‘爱情至上’的反动人生哲学……甚至引诱青年 ‘为了神圣的爱情 ’去决斗,去自杀”的黄色歌曲、阿飞作品。”显然,到这时音乐已经无关审美而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了。“”
文革刚刚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伴随80年代的清除精神污染。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怎样鉴别黄色歌曲》,这算是官方出版的鉴定指南了。作者在开篇就指出,“黄色音乐”就是追求商业的“商品化音乐”,而歌词中出现吻、拥抱、依偎,则都是不纯洁的爱情,是表现人的“动物性”,并且“为了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消除一切黄色文艺的影响,对黄色音乐也不例外。”
翻开看看这本印数33030本、定价两毛二的书,可见西方和港台的流行歌曲整个躺着中枪,被打上了腐朽、堕落、低俗的帽子。书中甚至特地在结尾单列一章《资本主义世界的“流行音乐”》,西方的爵士乐、摇摆舞、摇滚乐、迪斯科等一个没跑掉的被作为腐朽的资本主义低俗音乐分析了一遍。
这种对于歌曲近似于绝对正确的意识形态要求是源于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毛泽东提出“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这成为此后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
而歌曲也是在这个阶段开始肩负起了阶级性、政治性。很多歌曲开始有较强的政治背景,甚至直接因事而起,比如讲抗战的《保卫黄河》、《游击队歌》,歌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的,讲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南巡故事的《春天的故事》。 所有的歌曲都开始朝立场正确、态度鲜明方向转变,而这样的歌曲才是健康的文艺歌曲。
歌曲讲求的政治性,其实就是讲一个统一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讲究万众一心、大公无私,个人的意义是革命、集体事业中体现的。这种主旋律的审美在文革时期达到了巅峰,其他表达个人生活、内心的话语都被从歌曲中淘汰,歌曲中的整个社会成了一部革命机器,所有人成为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
正是这种传统上把音乐当做政治工具的做法,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达个人情感、个体思想、没有那么明显阶级斗争的歌曲都成了“不正确”,这正是当年邓丽君、李谷一被批判的原因。而正是因为这种主旋律审美的惯性,也正是很多主旋律歌手如今不能习惯流行歌曲被“靡靡之音”占据的原因之一。
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信息得以自由流动,人们有了自己选择的权利。因而邓丽君、李谷一那种不那么讲政治的歌曲也受到了欢迎,但这却成为文艺从属政治的大敌。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惯性,才会有那么多荒唐的对流行音乐的批判。但其实听音乐这个事,只要大家互不影响,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音乐间的各种主题和形式,并没有必然的高下之分,好比郭德纲在相声《论高雅》里说的,“你可以不同意我的审美观点,但是你无权剥夺我审美的权利。”

上海黄浦区局门路600号A区AB87包房
上海黄浦区中山南一路500弄1号楼丽都大厦2003室
级别: 少将
发帖
4010
铜币
3837
威望
3806
贡献值
332
银元
118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4-24
级别: 少将
发帖
1443
铜币
2213
威望
887
贡献值
78
银元
33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4-24
乌托邦思想总想构建一个纯洁无暇的世界,并为此展开文化、财产、道德乃至生命的规范和整治,但是回过头来一看,除了太多的反人性、反人类等血腥和变态以外,对于经济、文化和道德几乎没有丝毫提升,反而引起一个社会系统性的崩溃和失常。

跟随乌托邦思想运动的人,基本属于智障的族群,但似乎从没意识到其中的荒唐,总认为自己无比正确、真理在握,这也是他们在兴风作浪危害他人之时特别的兴奋快意的重要原因。

同时,几乎所有乌托邦重要推动者的个人私德乃至本人习性,当被揭秘之时,发现都难以置信的卑劣和下作,甚至变态到以整人杀人为乐,以侮辱真善美为发泄方式获得快意的精神病患。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16422
铜币
6742
威望
1684
贡献值
1533
银元
545
金币
2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4-24
王总深入研究!
文亮藏品主营各类大铜章,纪念章!
微信号 15601812865 请加微信联系
实体店:上海市静安区灵石路1197号聚齐城1楼6号门入口第一排56号包房 文亮藏品
级别: 上尉
发帖
622
铜币
1625
威望
665
贡献值
42
银元
4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4-24
想到当下北朝鲜的男女播音员铿锵的声音。
级别: 少尉
发帖
172
铜币
692
威望
75
贡献值
13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4-24
有些时候吧,很多经典的都是划时代的,都是不被当时的俗人所认可的,然而到了后来,又被人重新挖掘,发现到新的闪光点并一发而不可收拾...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真理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啊。
折腾一辈子,得瑟一阵子
级别: 高级版主
发帖
4568
铜币
5684
威望
3132
贡献值
284
银元
560
金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4-24
引经据典,王总厉害!!
一章一世界
级别: 少将
发帖
5962
铜币
2510
威望
1566
贡献值
866
银元
91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4-24
    
级别: 少将
发帖
242
铜币
650
威望
55
贡献值
13
银元
285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4-24

哎哟妈呀,还有这历史呢?现在的玫瑰不也被批成黄色的吗。其他就不多说了
级别: 上尉
发帖
81
铜币
525
威望
141
贡献值
37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4-24
拜读了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