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 统计排行
 
  • 帖子
  • 用户
  • 版块
帖子
  • 4669阅读
  • 19回复

[转载]收藏心理拆析

级别: 大校
发帖
3635
铜币
2878
威望
2906
贡献值
159
银元
245
金币
1



可以说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有“心理学”,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结婚、离婚也有心理活动的研究,从而形成一门学问。先前,因为工作需要,我买了几十本各种名目的心理学的读本。退休前,我将所有心理学的书籍给了我的后任,也因为喜好收藏,所以对收藏心理予以一定关注。
从事收藏活动,走上收藏之道,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的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有趣味的探索。从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的资料,并对收藏界的观察,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心理:
一、猎奇心理。也可称为好奇心理。因为对事物产生兴趣或者某事物吸引眼球诱发美感的,往往会成为收藏行为的强烈动机。一般而言,收藏的过程就是猎奇的过程。猎奇心理是收藏者的普遍心理,失去了好奇心,把什么都看得很淡,即使开始收藏,很可能半途而废。有了猎奇心理,收藏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占有心理。有好奇心,欲收藏,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占有心理。一般人参观博物馆或者收藏展,大多没有占有心理,只是看看而已,以此增长见识,丰富学问。收藏者不同,不是只看到别人“占有”还想

自己“占有”。占有,就有了一种主权意识,很明确它是属于我的。
三、求全心理。收藏者到了一定程度后,总想尽可能多的“占有”,这个尽可能的占有的极限便是在这个系列中全部占有。为了“补缺”,挖空心思,踏破铁鞋也在所不辞,伴随着求全心理的,还求精、求绝、求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心理。物以稀为贵,越是难得到的越是想得到,明知难度很大,只要有一丝希望,也会为此不懈努力。多少收藏者费尽心机觅得朝思暮想的藏品而喜泣。为此,其中引出不少故事或者闹出许多笑话,就是求全惹的“祸”。
四、怀旧心理。收藏爱好者无论对古玩或现玩,都有怀旧心理。哪怕是当代、当时的可以列为藏品的,到了“明天”就可能成为了史物或史料。因为这些物品成为历史的见证。怀旧心理往往是通过收藏旧物得以满足的。怀旧的延伸就是怀古,越是“古”的东西,距离当今越是遥远的东西,相对来说,就越有收藏价值。怀古的深化就是嗜古。古董收藏家往往是嗜古如命的。怀旧心理,有的是睹旧物而思故人,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其中既有怀念过去的幸福,也有怀念

过去的不幸乃至苦难,令人回味的有酸甜苦辣,因人而异。
五、攀比心理。收藏者之间互看藏品,或者参观收藏展,心里会作比较:藏品的有无、藏品的真伪、藏品的优劣、藏品的多少……有的会你无我有而得意,或者你有我无而缺憾,个别的会莫名嫉妒。在交换藏品时,互通有无也是有选择的,讲风格,讲友情的固然有,可是少数,除非是自己不用收藏或者自己不认识藏品的价值。攀比心理与其他心理一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起到推动、激励的作用。攀比心理不强者,会影响收藏的劲头。
六、炫耀心理。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是默默地收藏、欣赏和研究,然而有的藏者到了一定阶段、条件成熟时会按捺不住,要炫耀于人,炫耀于世,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参加藏品展,是阶段性的炫耀,举办陈列馆,是长期性的炫耀,记者采访、报刊披露是公众传媒的炫耀,自己撰文编书是自我炫耀。即使藏之“深山”、传之后人是为了辞世后的大炫耀。这里的“炫耀”,没有贬义,实质是对藏品的宣传和利用,是发挥藏品的社会作用,开发藏品的潜在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收藏者的奉献精神,可圈可点。炫耀,客观上就是公布;公布,对于收藏事业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七、投机心理。这是由收藏投资引发的一种心理。不是各种收藏家的本意、本性。因为市场的推动,一些人将收藏作为投资理财的载体,因而难免带有功利色彩,投资需要抓住“时机”,投机心理应运而生。这是合情合理的心理行为,不存在是非屈直之争。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投机是正常的。投机非但是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投机是需要意志、毅力等作为支撑的,不然受到挫折,容易崩溃,那就不可取了。
八、探索心理。收藏是“收住历史脚步,藏珍四海深情”、“收古今奇珍,藏天下异彩”的文化活动。边收藏边研究,不断探索,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步步深入推进,使之成为收藏那类物品的专家的通道和路径。探索心理是建立在大量占有藏品的基础上,随着收藏的发展和提升才可能产生。初涉收藏,藏品寥寥,一般不会进入探索领地。
九、创造心理。就收藏者来说,创造心理是心理素质的最高层次。在研究和探索的收藏过程中,逐步掌握这一类物品发展历史及其内在规律,不仅有发现,而且有所发明,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创造心理必须具备多种条件。所以,一般收藏者不会进入这个领域,达到这个境界。
上述种种收藏心理(也远不止这几点,如还有审美心理、反悔心理等)是对收藏者群体的总体分析,并不是每位收藏者个体都有这些心理。其中有些心理具有积极健康的和消极落后的两重性,如占有心理、求全心理,积极一面是通过正常渠道不断累积,取得收藏丰硕成果,反之则不择手段,通过欺诈、偷盗、得以满足所谓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堕落,这种阴暗心理当坚决反对之。
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收藏心理作为其一个分支,同样需要精心研究和科学探索,有志于建设《收藏心理学》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上海的收藏文化在上海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占有应有地位作出贡献,这是功德无量的实事。文/吴文

欢迎注册访问WWW.dtz999.com
手机:13722630263
我的旺旺:刘学军10
以藏养藏,乃收藏之最高境界
级别: 少将
发帖
586
铜币
2964
威望
2002
贡献值
196
银元
76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1-05
看不见,字太小了
级别: 上校
发帖
1574
铜币
1148
威望
1485
贡献值
19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1-05
级别: 上校
发帖
654
铜币
4416
威望
215
贡献值
38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1-05
引用
引用楼主天乙于2013-01-05 10:19发表的 收藏心理拆析 :


可以说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有“心理学”,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结婚、离婚也有心理活动的研究,从而形成一门学问。先前,因为工作需要,我买了几十本各种名目的心理学的读本。退休前,我将所有心理学的书籍给了我的后任,也因为喜好收藏,所以对收藏心理予以一定关注。
从事收藏活动,走上收藏之道,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的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有趣味的探索。从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的资料,并对收藏界的观察,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心理:
一、猎奇心理。也可称为好奇心理。因为对事物产生兴趣或者某事物吸引眼球诱发美感的,往往会成为收藏行为的强烈动机。一般而言,收藏的过程就是猎奇的过程。猎奇心理是收藏者的普遍心理,失去了好奇心,把什么都看得很淡,即使开始收藏,很可能半途而废。有了猎奇心理,收藏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

放大了
级别: 上校
发帖
654
铜币
4416
威望
215
贡献值
38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1-05
可以说任何一种职业、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有“心理学”,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结婚、离婚也有心理活动的研究,从而形成一门学问。先前,因为工作需要,我买了几十本各种名目的心理学的读本。退休前,我将所有心理学的书籍给了我的后任,也因为喜好收藏,所以对收藏心理予以一定关注。
从事收藏活动,走上收藏之道,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的呢?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和很有趣味的探索。从收藏爱好者和收藏家提供的资料,并对收藏界的观察,大体上有这么几种心理:
一、猎奇心理。也可称为好奇心理。因为对事物产生兴趣或者某事物吸引眼球诱发美感的,往往会成为收藏行为的强烈动机。一般而言,收藏的过程就是猎奇的过程。猎奇心理是收藏者的普遍心理,失去了好奇心,把什么都看得很淡,即使开始收藏,很可能半途而废。有了猎奇心理,收藏便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占有心理。有好奇心,欲收藏,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占有心理。一般人参观博物馆或者收藏展,大多没有占有心理,只是看看而已,以此增长见识,丰富学问。收藏者不同,不是只看到别人“占有”还想
自己“占有”。占有,就有了一种主权意识,很明确它是属于我的。
三、求全心理。收藏者到了一定程度后,总想尽可能多的“占有”,这个尽可能的占有的极限便是在这个系列中全部占有。为了“补缺”,挖空心思,踏破铁鞋也在所不辞,伴随着求全心理的,还求精、求绝、求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心理。物以稀为贵,越是难得到的越是想得到,明知难度很大,只要有一丝希望,也会为此不懈努力。多少收藏者费尽心机觅得朝思暮想的藏品而喜泣。为此,其中引出不少故事或者闹出许多笑话,就是求全惹的“祸”。
四、怀旧心理。收藏爱好者无论对古玩或现玩,都有怀旧心理。哪怕是当代、当时的可以列为藏品的,到了“明天”就可能成为了史物或史料。因为这些物品成为历史的见证。怀旧心理往往是通过收藏旧物得以满足的。怀旧的延伸就是怀古,越是“古”的东西,距离当今越是遥远的东西,相对来说,就越有收藏价值。怀古的深化就是嗜古。古董收藏家往往是嗜古如命的。怀旧心理,有的是睹旧物而思故人,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其中既有怀念过去的幸福,也有怀念
过去的不幸乃至苦难,令人回味的有酸甜苦辣,因人而异。
五、攀比心理。收藏者之间互看藏品,或者参观收藏展,心里会作比较:藏品的有无、藏品的真伪、藏品的优劣、藏品的多少……有的会你无我有而得意,或者你有我无而缺憾,个别的会莫名嫉妒。在交换藏品时,互通有无也是有选择的,讲风格,讲友情的固然有,可是少数,除非是自己不用收藏或者自己不认识藏品的价值。攀比心理与其他心理一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起到推动、激励的作用。攀比心理不强者,会影响收藏的劲头。
六、炫耀心理。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是默默地收藏、欣赏和研究,然而有的藏者到了一定阶段、条件成熟时会按捺不住,要炫耀于人,炫耀于世,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参加藏品展,是阶段性的炫耀,举办陈列馆,是长期性的炫耀,记者采访、报刊披露是公众传媒的炫耀,自己撰文编书是自我炫耀。即使藏之“深山”、传之后人是为了辞世后的大炫耀。这里的“炫耀”,没有贬义,实质是对藏品的宣传和利用,是发挥藏品的社会作用,开发藏品的潜在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收藏者的奉献精神,可圈可点。炫耀,客观上就是公布;公布,对于收藏事业也是一种推动和促进。
七、投机心理。这是由收藏投资引发的一种心理。不是各种收藏家的本意、本性。因为市场的推动,一些人将收藏作为投资理财的载体,因而难免带有功利色彩,投资需要抓住“时机”,投机心理应运而生。这是合情合理的心理行为,不存在是非屈直之争。在法律、法规、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投机是正常的。投机非但是心理行为,也是一种能力。投机是需要意志、毅力等作为支撑的,不然受到挫折,容易崩溃,那就不可取了。
八、探索心理。收藏是“收住历史脚步,藏珍四海深情”、“收古今奇珍,藏天下异彩”的文化活动。边收藏边研究,不断探索,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步步深入推进,使之成为收藏那类物品的专家的通道和路径。探索心理是建立在大量占有藏品的基础上,随着收藏的发展和提升才可能产生。初涉收藏,藏品寥寥,一般不会进入探索领地。
九、创造心理。就收藏者来说,创造心理是心理素质的最高层次。在研究和探索的收藏过程中,逐步掌握这一类物品发展历史及其内在规律,不仅有发现,而且有所发明,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创造心理必须具备多种条件。所以,一般收藏者不会进入这个领域,达到这个境界。
上述种种收藏心理(也远不止这几点,如还有审美心理、反悔心理等)是对收藏者群体的总体分析,并不是每位收藏者个体都有这些心理。其中有些心理具有积极健康的和消极落后的两重性,如占有心理、求全心理,积极一面是通过正常渠道不断累积,取得收藏丰硕成果,反之则不择手段,通过欺诈、偷盗、得以满足所谓的心理需求,那就是堕落,这种阴暗心理当坚决反对之。
人的心理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收藏心理作为其一个分支,同样需要精心研究和科学探索,有志于建设《收藏心理学》的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为上海的收藏文化在上海文化的建设发展中占有应有地位作出贡献,这是功德无量的实事。文/吴文
级别: 上校
发帖
654
铜币
4416
威望
215
贡献值
38
银元
310
金币
1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1-05
大胖子搞得字咋那样小尼
级别: 中将
发帖
12313
铜币
12911
威望
10258
贡献值
946
银元
2355
金币
6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1-05
说的的确在理,这反映了资深收藏者的全部心路历程。
发帖
9270
铜币
8575
威望
6283
贡献值
763
银元
1325
金币
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1-05
这年月司令不耍枪杆耍笔杆了
郝平:13001014636  收藏快乐
发帖
13248
铜币
21706
威望
11144
贡献值
700
银元
2310
金币
1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1-05
把各种收藏心理基本囊括,总有其中之若干可以对号入座~!
铜心铜德,铜梦铜缘!藏而乐之,乐而藏之!
眼光决定收藏品质,心态决定收藏乐趣!
发帖
10271
铜币
11248
威望
10699
贡献值
787
银元
2830
金币
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1-05
涵盖全面、评述到位! 除了字儿小点儿
章牌收藏,结交天下朋友
一片真情,温暖人间铜心
些许闲暇,请到山庄小聚
斟酒品茶,寻觅世外桃源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