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雕刻: 林峰
直径:98X80X40mm、黄紫铜上色
发行数量:500枚(黄紫铜225对,黄紫铜样章10对、 银章30枚)
正图:“不倒翁"头图
背图:“不倒翁"头图
铸造:上海银泉纪念章有限公司
旧时有一种叫不倒翁的儿童玩具,形似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起来,俗呼“扳不倒”。
不倒翁,因其按捺旋转不倒的特点,被赋以善于自保的代名词。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有个大官,党羽众多,一次,一个自称门生的人来拜见,并带来一个大漆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百十个大小不同的不倒翁。门生说:“家乡的泥土易制此物,技艺亦颇精巧,特送给大人解闷。”大官收下了,暗笑这门生有点儿冒傻气。门生走后,家人都来看玩意儿,发现每个不倒翁背后都贴着写有名字的字条,其中最大的一个贴着那位大官的名字。盒内有一纸条,上写:“头锐能钻,腹空能受,冠带尊严,面和心垢,状似易倒,实立不扑。”此言把不倒翁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且刺之痛切。大官大怒,令手下人细查,才发现自己根本没这样一个门生。不倒翁式的官儿,古今不乏其人。唐朝有位封德彝,宠极生前,罪暴其后,其人历随唐两代而荣华不衰。他精于运筹官场,整日纵横捭阖,玩弄关系,成为保其位而固其宠的不倒翁。不倒翁是一种形状像人而在造形和重量上制成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恢复直立状态的玩具。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因而又称“扳不倒儿”。所谓不倒翁最初是指那些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人。但随着日月交替,特别是玩具不倒翁出现之后,其内涵就由褒义变成了贬义。历史最早记载唐代的捕醉仙就是一种不倒翁,《唐摭言》指出捕醉仙又叫劝酒胡、酒胡子,是一种劝酒的工具。后来,不知是哪位民间艺人见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进,制成了头戴乌纱、身着官袍的不倒翁玩具,并很快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日本Dacosta Bayley公司曾推出达摩不倒翁的玩具。
这个原理的要点在于:使重力的作用线偏离支点,使重力对支点产生力矩,即抵抗力距。由于不倒翁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重力作用线的偏移量随之增大,抵抗力矩也随之增大,最终实现和外力力矩的平衡,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扰、保持平衡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